遇見兒時的偶像
三月十九日,我終於遇見楊振寧先生,剛上小學時,他和李政道先生的照片就高高掛在教室的牆上。在那個偏遠鄉村的農村裏,諾貝爾獎的光環照亮整個教室,帶給走進校園的每個小朋友種田之外的希望,更帶給眾多小小心靈科學的夢想!我自己的科學夢也算是那時種下的,得見偶像真是超級興奮!
當天除了台大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給楊振寧先生外,也安排他主講一場科普講座:講題為「美與物理學」。這個題目由被譽為歷史上最頂尖的十八位物理學家之一,也被稱為二十一世紀下半葉物理界傳奇人物的他來主講,是最適合不過的了。楊博士真的非常厲害,他先說明科學雖求真,但源於研究者之個性及選擇之物理結構,很自然研究者就會有風格,將縱橫數百年之物理學重要發展變化,以四個層次做分析: 實驗、唯象理論、理論架構、數學,並以狄拉克和海森柏為對比。海森柏從實驗著手,好像在霧中摸索,狄拉克由數學出發,循獨特的邏輯無畏地前進。波爾、法拉第、馬可斯威爾、牛頓、愛因斯坦等偉大的物理學家分別在不同象限發光發熱。他以「性靈出萬種,風骨超常倫」讚譽這些偉大物理學家們研究的,潇洒飄逸和脱俗!
楊振寧形容方程式是造物者的詩篇,他也引用晉代文人陸機「文賦」中的「觀古今於須臾,撫四海於一瞬」,讚嘆物理學家研究橫跨於時空之間的美。他描述物理學的發展,就像陳之藩在《時空之海》書中的詩,「一粒砂裡有一個世界,一朵花裡有一個天堂,把無窮無盡握於手掌,永恆寧非是剎那時光。」
當天也有許多同學出席,相信楊振寧博士的一番現身說法,能給點燃更多年輕人的科學夢!